欢迎来到四川省生物信息学学会!

首页> 学会动态> 学会新闻

学会新闻

《医学信息安全》教材出版—国家卫健委"十四五"规划教材

四川省生物信息学学会 2023-05-10 14:00 发表于四川

沈百荣教授主编的《医学信息安全》教材,近期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jpg640.jpg

.主要介绍



医学发展与大数据、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密不可分。目前,疾病及健康相关数据和信息已成为医学学科发展的关键要素,尤其是在精准医疗、临床诊断、健康管理等场景发挥重大作用;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移动技术的普及、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医疗保健数据泄露和医疗记录违规不断发生,导致世界各国对医学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了各种法律政策、伦理规范,医学数据和信息的共享面临更大的挑战。在第四科学范式兴起与数据驱动医学发展的背景下,数据共享和数据安全成为医学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为适应医学信息学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疾病系统遗传研究院执行院长沈百荣教授主编的《医学信息安全》教材,近期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医学信息安全的教材,对包括隐私计算在内的数据保护方法及模型进行了全面介绍,同时针对不同场景下的数据安全隐患和解决方案进行描述和讨论,并探讨了医学信息安全学科的未来发展。

.  本书围绕以下主题展开讨论


1  医学数据共享和医学信息安全的背景和挑战

随着现代医学信息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医学大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其实现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数据内容的一致性和通用性;数据结构的一致性和计算机可读性;信息共享的方式与安全。相对于其他领域的信息安全,医学信息安全具有特殊性,涉及个人隐私、社会公众利益和国家安全。在医疗行业勒索病毒和网络安全相关事件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医疗信息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书首先介绍了现代医学信息安全的内容和意义、医疗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和密码学基本概念、访问控制与协议、软件与操作系统安全、医学信息安全伦理审查和数据安全相关的政策法规等,使读者能了解当前医学信息安全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2. 医学信息隐私风险评估与隐私保护方法

现代医学信息学研究需要对海量的生物医学数据进行共享与联合分析,然而生物医学数据种类繁多,并且包含了大量敏感的患者隐私信息,这就使得在数据共享和分析过程中需注重数据隐私保护。

生物医学数据的隐私保护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是有效地评估生物医学数据在共享和使用前的隐私泄露风险;二是在共享和使用过程中提供充分的隐私安全保护。

基于这两个前提,本书重点介绍了几种隐私计算技术路线及医疗场景案例,包括基于联邦学习技术的多中心研究、基于硬件的可信执行环境实现计算过程可验证的数据隐私保护、基于密码学的多方安全计算和同态加密技术实现对计算过程的保护,以及差分隐私技术实现对于数据结果的保护。

3. 不同医学信息安全场景及措施探讨

远程及云医学信息安全、个体医学与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安全、以及医院信息系统安全是当前医疗信息化中主要的隐私安全问题场景。随着现代化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医疗相结合,远程及云医学的发展正在彻底改变现有的医疗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安全变得至关重要。个体医学与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安全是健康医疗大数据中最重要的信息支撑,而个人敏感信息的泄露会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同时,随着医疗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医院信息系统成为医疗业务正常开展的重要支撑,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会影响其效率和效益。

本书介绍了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的信息安全、云计算及区块链中的信息安全、医疗物联网及医联体信息安全、个体医学与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安全、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的相关内容,探讨了保护医疗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真实性的有效措施,从而保障医疗信息的安全。

4.   参与性医学与信息安全

参与性医学是在老龄化社会慢病普及和智能化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医学模式,它将促进医疗服务模式从“以医生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转变,促进“临床治疗模式”向“健康管理模式”的演变也是“被动健康”向“主动健康”转变的关键。患者的参与使得“跨测度、个性化、实时动态的个人健康数据”的收集和运用成为可能,但这样的个人大数据也为身份识别和健康信息的泄露带来了更大的隐患。因此,参与性医学是一把双刃剑,它促进了个性化医疗发展的同时,也对医学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提出了挑战。

本书介绍了参与性医学范式下,个人生活中的多尺度数据、网络虚拟社会信息安全问题,以及个人遗传数据合并下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安全。

  总 结

展望医学信息安全的未来发展,沈百荣教授认为,算法组合可以综合算法的优势、提升隐私计算在密码学方面的效率;技术上可以将数据信息相关的硬件软件一体化;策略上则需要多种手段协同作用,在整个医学信息安全系统层面上,全面提升医学信息安全的保护。这一点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更高层面上的协作才能实现。

 关于主编

3.JPG

《医学信息安全》主编

沈百荣  教授


理学博士,教授、博导,1964年11月出生于江苏如皋。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疾病系统遗传研究院执行院长;兼任中国生物信息学会(筹)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常务委员、四川省生物信息学学会理事长、四川省医学会医学信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西雅图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兼职教授,国际转化生物医学信息学系列会议(ICTBI/ICTI)的创始主席,国家基金委和科学技术部重大项目评审专家。沈百荣师从邓景发院士,1997年6月复旦大学化学系博士毕业,在苏州医学院、复旦大学、芬兰坦佩雷大学、同济大学、苏州大学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国内外院校从事跨学科教学和研究32年。主持重大项目和基金委项目等10多项,培养研究生80多人,在Bioinforma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Modeling, Genome Biology、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国际不同学科刊物上发表信息学研究论文200余篇,主编出版《转化信息学》《Translational Informatics》系列英文著作6部、《深度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实例》等中文著作3部。

 关于副主编和编委

副主编:

赵   韡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

蔡永铭   广东药科大学医药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中心)院长(主任)

张兆臣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

             党委书记

温川飙   成都中医药大学智能医学学院

             党委书记

 

部分编委:

王   爽    教授,锘崴科技创始人,编委兼秘书

金   涛    清华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教授

贾金营    遵义医科大学教授

刘且根    南昌大学人工智能系教授

王   猛    济宁医学院教授

叶明全    皖南医学院医学信息学院教授

陈沁群    广州中医药大学信息中心教授

张亚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教授



返回列表